波籍宁巨星陨落痛悼
著名古文字学家、古文献学家、宁波历史学家,籍巨第八、星陨九、痛悼十届全国政协委员,宁波第六、籍巨七、星陨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,痛悼复旦大学文科杰出教授、宁波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先生,籍巨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1时45分,星陨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,痛悼终年90岁。宁波
裘锡圭先生祖籍浙江宁波,1935年6月生于上海。195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,1960年研究生毕业。曾参与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、云梦秦简、马王堆汉墓帛书等出土文献。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、博导。200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。
《光明日报》曾用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评价裘锡圭先生的治学精神。他在古文字学的不少领域,诸如甲骨学、金文、战国文字、简牍、帛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。此外,在历史学、考古学和语言学等方面也很有研究。出版的著作有《文字学概要》《古文字论集》《古代文史研究新探》《裘锡圭自选集》等及论文多篇。其中《文字学概要》多年来一直作为中文系教材,是必读书目。
他曾为效实中学校庆题词祝福
效实中学百年校庆时,裘先生题词祝福母校:“深切感谢在我的少年时代给我打下良好智识基础的母校——效实中学。”效实“求适”的理念,也许就是照在裘先生少年时代的那束光芒,成为其投身文字研究并取得卓著成就的动力之源,也成为了效实人追求品质教育的行动风标。
他被誉为“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第一人”
“我虽然已退休多年,但蒙学校领导和中心同仁不弃,还能和大家一块儿从事科研工作,这让我很高兴。我希望能在中心同仁的大力支持下,如期完成我所参加的《老子》注释项目,也希望中心今后不断发展,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。”
2025年3月29日,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日。90岁高龄的复旦文科杰出教授、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对中心发展寄语。
古文字学,是一门识读甲骨文、金文等古文字,同时借助古文字材料研究语言、文献、历史的学科,因门槛高、培养周期长、出成果难,被视为“冷门绝学”。
“如果没有文字,人们对古代的了解将如长夜一般。”现在的中心主任刘钊这样形容。
被誉为“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第一人”的裘锡圭先生,正是这样一位“划破长夜”的引路者。
裘锡圭创建了中心,也是中心的学术核心、精神领袖,他在甲骨学、金文、战国文字、简牍、帛书等多个古文字学领域均有深入研究。他对不少长期困扰甲骨学者的“疑字”“难字”进行了解说,并将文字研究与历史、考古、语言学等多领域知识结合起来,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,推动甲骨学研究的发展,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古代社会的理解。
20世纪70年代初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、帛画、简牍等珍贵文物,举世震惊。其中,有字简帛文献达五十余种,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。2014年,由裘锡圭主编,湖南博物院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的《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》对这批珍贵资料作了系统整理与注释。
在书本的编纂过程中,裘锡圭带领中心全体教师,以6年的心血倾注于一书,将这一学术工程推向新的高度。《集成》的问世,对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,同时催生出大量相关研究成果。
“裘先生的学风对后辈的影响很深。”刘钊说。因长年伏案工作,裘锡圭饱受眼疾困扰,90岁高龄的他,尽管精力大不如前,但依旧每天工作2至3小时。他实事求是、对己严格、对人公平的治学态度及“字斟句酌”的严谨学风对后辈们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编辑、一审:孙灵洁 二审:朱从谷 三审:王润
- ·聚焦:全国10余个城市收购存量房项目落地,中小银行逆势上调利率
- ·2016年我国外汇储备降幅近10% 央行稳定汇率是主因
- ·5家农商行股价1个月涨幅均超30% 38倍市盈率还能撑多久
- ·A股上市公司破3000家 注册制明年“戏不大”
- ·全国所有省份已将职工医保共济范围扩大至“近亲属”
- ·新三板研究酝酿再分层 有望推出“精选层”并引入竞价交易
- ·沪指缩量跌0.12% 多只家电股盘中创历史新高
- ·历数A股十大亏损王 产业兴衰史股民辛酸泪
- ·“毗邻区赋能高质量发展”集中采访活动举办_
- ·沪指涨0.7%站稳3100点 创业板指数领涨
- ·中钢协报告:2017年钢价难以维持大幅上涨
- ·美联储频传“鹰派”言论 三月加息或已箭在弦上
- ·珲春海关跨境电商“1210”出口实现“开门红”
- ·中钢协报告:2017年钢价难以维持大幅上涨
- ·沪指涨1.18%创年内新高 蓝筹股强势
- ·沪指冲高回落涨0.05% 次新股迎来涨停潮